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攝影相關文章分享] 什麼是糖水片?

http://xiaochen.blshe.com/post/78/41649


作者:蕭沉


何謂“糖水片”?這個名詞雖已在攝影界喊爛,但我曾認真問過不少攝影人,卻沒人能全面系統地說清。不過,我首先提請大家注意的是----無論自然風光-風景-人像-靜物-民俗-紀實-觀念等類別,“唯美”風格的照片並不是糖水片,因為“唯美”畢竟是美之一種,風格之一種。而我以往之所以毫不留情地狠批過,針對的其實是攝影人群起而追之的千人一面現象;尤其是“自然風光”類,不僅表現在嚴重的同質化上,也還存在著所謂幾個“風光大師”之類的意見領袖只認定“唯美”是至高境界的錯誤認識與引導,由此而成為影響中國攝影向全方位多維度發展的巨大障碍。


但究竟什麼樣的照片才算“糖水片”呢?這問題說複雜就複雜,說簡單也簡單。所謂複雜----主要是因為拍糖水片的人並非一點想法或追求也沒有,也不可能象“植物人”或“機器人”那樣去拍,所以對一般觀看者來說,並不是很容易就能分辨清楚。而所謂簡單----其實只需抓住照片乃至拍攝者的几條特徵,便可一目了然。以下我想開列主要的三條,純屬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1:只有技術/沒有藝術

許多糖水片都是很講攝影技術性的,比如光圈-焦距-白平衡-感光度-曝光-色彩-色溫-飽和度-明暗-虛實-景深-層次-反差等等,甚至也講究所用的相機-鏡頭-膠捲及其它設備之類。他們對“美”的理解,更多其實就是技術;同時也把這些通過各種技術所拍出來的片子誤以為就是藝術了。


我以前講過,藝術的基本特徵是“模仿現實/提煉現實/超越現實”,三階段缺一不可;而更高的層次則是“思想就是藝術”。糖水片多半只停留在“模仿現實”的階段上,雖有少部分可達到“提煉現實”這一層,但絕無“超越現實”的思想高度。許多糖水片往往還把“美化現實”誤解為就是“美”乃至“超越現實”,這其實是糖水片的最大症結所在。“美化”絕不是美,只是虛假粉飾,像糖衣炮彈,是騙人的東西。


城市“寫真照相館”所拍出來的照片就是這種“美化”出來的典型糖水片。這種寫真並不是將某人的優點進行藝術性的放大或誇張表現,而是全力掩蓋某人的缺點,比如用描眉或畫眼影的化妝手段把小眼睛變大,用拍攝時的柔光鏡效果來掩蓋某人臉上的皺紋之類。那人的眼睛雖大了,但不是她了;那人臉上的皺紋雖沒了,但那張有血有肉的臉也沒了……而照片反映出的最終結果只能是那人的一張假臉!


2:只有構圖/沒有意圖

凡是平面視覺的東西就有構圖,諸如對角線-平行線-三角形-圓形-梯形-對稱-不對稱-面積-體積-顏色比例-深淺比例-遠近關係-虛實關係-主次關係-輕重關係等等。但這些只是視覺和構圖素養問題,是一張好照片所包含的一部分因素,並不是全部或者重點。重要的是你的這張照片想幹什麼?想表達什麼?倘若攝影人只把構圖看作是一張照片頂頂要緊的事,其構圖就是拍這張照片的意圖的話,我以為同樣是把構圖誤認作了“美”,其充其量只是“形式美”而已,除此之外,你在那張照片裏就再也看不到什麼東西了。


比如花卉類的照片,絕大多數只有色彩-光暈-造型-構圖。再比如自然風光類的照片,那山-那水-那雲-那月-那樹-那石等等,體現的也僅是構圖與光影技術;許多畫面效果雖不乏“清新剔透”或“煙雨朦朧”,有的甚而也“美化”了那個自然風光,所謂色彩豔麗-畫面乾淨之類,並以此認為“美”,這也正是我下邊要講的“只有感官美/沒有心靈美”的問題。


3:只有感官美/沒有心靈美

給人的感官造成一種表相的“美”,其實很容易達成。這就如同讓你看見一位“美女”,無非是一張漂亮臉蛋和魔鬼身材而已,三陪小姐就能辦到。至於那位“美女”的心靈是否美,有無文化修養-倫理道德-豐富氣質等等,其實稍有人生閱歷者,皆能從她的言談舉止中一眼看個八九不離十。這也正所謂“大家閨秀”與“小姐身子丫環命”之類女子間的區別。


舉個例子(或許不恰當),我們看梁思成的夫人林徽音、蘇步青的夫人米子,就看出了氣質的高級,修養的高級,就不僅是一種感官上的表相之美,更是其內在所散發出的豐富魅力。即使同樣看照片上的“美女”,她們二人的“美”在無數美女中也是鳳毛麟角,正所謂“才貌雙全”。如果依此再對應“糖水片”來說,那糖水片就是----只有皮相的美貌,沒有內在的氣質-修養-才華!記得我曾在《攝影審什麼美》一文中引過古希臘思想家普洛丁的觀點,他早就認為美是有等級之分的----感官是低級,心靈才高級。


當然,這裏我其實還可再羅列幾條諸如“只有慣性/沒有心性”-“只有假相/沒有真相”-“只有冲動/沒有感動”-“只有糖水/沒有泉水”之類說詞,恕不多論了。此文旨在抛磚引玉,大家或許還能談出比我更多的認識與判斷標準,謝謝!


上MSN的時候,寒月叫我看dcview裡的這篇文章(原來是叫我看他的回覆 = =" )


「糖水片」,看來引起了不少的爭議......





http://blog.dcview.com.tw/article.php?a=Um8EYwdu


作者:cybermajor



今年五月多,在大陸有個「糖水片座談會」討論糖水片,與會一位大陸攝影評論家蕭沉也在他的部落格裡撰文「什麼是糖水片? 」,他說糖水片是「只有技術/沒有藝術」、「只有構圖/沒有意圖」、「只有感官美/沒有心靈美」、「只有慣性/沒有心性」、「只有假相/沒有真相」、「只有衝動/沒有感動」......。站在一個攝影評論家的觀點,難免會有這樣的心得,因為評論家的思維是在解讀、解析、解釋照片影像深入表面具像的意涵,融合了符號學、心理學、美學、以哲學為體的思考當然會有這樣的結果,無法(無須)反駁,也沒有是非論斷。但是言談之間透露出所謂藝術家「藝術(異數)為高、大眾為低」桀傲之氣,我則是大大地不以為然。


不可否認地,「糖水片」(芭樂照)的產生大都是基於「技術」、「構圖」、「感官美」、「慣性」、「假相(非真相)」、「衝動」......,從攝影新手開始,學習拍照的技術、習慣相機的構圖、體驗感官美、養成隨手即拍的慣性、用假相美化真相、衝動地開始某些艱苦的拍照過程......。對所有喜愛拍照的人來說,技術進步了、構圖受到稱讚、照片被觀眾喜愛、技巧為人效法、衝動與堅持(慣性)感染了其他同好,這些成就感是正面的、積極的,或許帶著幾分虛榮心,但是想到自己的影像既然有某種程度的影響力,這就是很單純地「開心地拍照」。沒有什麼不好,也無分高低。


如果以照片的知名度來論高低,那麼就台灣的大眾來說「心留在愛琴海」系列,會比「等待維納斯」還高。如果以照片的歷史來論高低,那麼隔壁老王的祖父在日據時代拍的一隻流浪貓會比蘋果日報頭版照片還高。如果以照片的稀有程度論高低,那家庭聚會的照片、自己的婚紗照,會比什麼照片都還高......。


攝影可以被分類,但絕無法論高低。每個人都有覺得自己/他人的照片好看/不好看的權力,也都會有對某些照片嗤之以鼻的時候,可能是拍得不好,也可能是拍了我們不喜歡的題材。每一個喜歡拍照、喜愛攝影的人都是平等且自由的,無論各是拍了什麼照片,都無關所謂等級。


拍攝「糖水片」至少就技術面來說,是一個拍攝「合格的照片」的訓練。練習相機操作、模式選擇、曝光掌握、快門/光圈的控制、影像後製等等,比較在同一個地點的其他網友的拍攝,瞭解自己的缺點。拍攝糖水片一點也不是什麼墮落的事情,這是學習攝影的過程之一。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糖水片也很容易讓人沈溺在「挖~~你拍的好美喔」的虛榮心之中,很多糖水片本身大都是因為畫面內容的美,而不是「拍的好美」,這一點觀眾並不需要、也不一定能瞭解,但是拍照的人卻是要時時牢記在心裡,自己拍下的照片到底是拍得好還是因為畫面的美麗,以免陷入為了滿足糖水片的內容而拍照的無底洞。


攝影就像是說話、寫文章一樣,只要有觀眾(聽眾),就是一種表達。語言有不同、中文的話更是有文言文、白話文的區別。「糖水片」是一種攝影的語言、文體,一眼就明瞭的事物並不就是沒有意義。「糖水片」對我來說,有訓練攝影技術的意義,有表現攝影器材性能的意義,有展現後製技巧的意義,有炫耀拍到大景、去過哪些景點的意義......但這些都是對於我自己(拍攝者)的意義,站在觀眾的立場嚴格講起來並不是一種表達。無論是什麼照片,因為覺得太淺而不屑,或是一下子看不懂、無法理解而拒絕往來的話,都是一種損失。


攝影是一種包容,包容從「感官美」到「心靈美」,所有的美麗。身為觀眾要有欣賞所有照片的胸懷,身為照片作者要懂得分辨美麗的意義。而糖水片的是與非,就一點都不重要了。


P.S.我比較喜歡糖水片的稱呼,這一類的照片就像糖水,喝起來甜甜的很順口卻不容易「回甘」,偶而需要來一點調劑一下味覺,喝多了卻會覺得膩。